健康大講堂
發(fā)布時間:2020-10-12
內分泌系統(tǒng)是由我們的內分泌腺,以及分散存在在其他組織器官上的內分泌細胞,和它們分泌的激素所組成的。內分泌系統(tǒng)參與了人體的代謝過程,促進了人體的生長發(fā)育,以及生殖、衰老等等生理的活動。另外內分泌系統(tǒng)還協同了各種生物酶,維持人體內環(huán)境的相對穩(wěn)定,來適應復雜多變的體內外的變化。
內分泌失調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的情況,不僅會出現在青春期、更年期,也會出現在孕期。準媽媽們因為生理上及體內激素的變化,更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的情況。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它當成是妊娠反應而無視它了。
為什么會出現孕期內分泌失調?
01生理因素
懷孕期間,孕婦的各個器官、系統(tǒng)都會發(fā)生變化以適應胎兒生長發(fā)育的需要,母體內分泌腺如垂體、甲狀腺、腎上腺、胰腺等腺體在妊娠期亦積極參與了適應性變化。
02營養(yǎng)因素
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就必須有足夠的、適當的營養(yǎng),否則,內分泌等問題就會一一出現。另外,飲食沒有節(jié)制、勞倦過度、偏嗜五味(也就是偏好某種味道的食物),可使脾胃功能受阻,使水谷精微吸收受限,**糟粕殘留體內,從而引起各種內分泌失調癥狀,孕期亦是如此。
03情緒因素
心理也是個重要原因。孕媽們可能會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,每一種壓力都可能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,這種緊張狀態(tài)和情緒改變反射到神經系統(tǒng),會造成激素分泌的紊亂,即通常所說的內分泌失調。
04環(huán)境因素
女性在月經期、懷孕期、分娩期等特殊生理過程中,易受到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熱等外邪的侵害,導致氣機失調、氣血不和,從而導致多種內分泌失調癥狀。此外,環(huán)境污染也會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??諝庵械囊恍┗瘜W物質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后,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,導致內分泌失調,可引起女性月經失調、子宮內膜增生等諸多問題。
孕期內分泌失調有什么癥狀?
當人體的內分泌系統(tǒng)出現功能紊亂的時候,我們人體會隨之出現各種體征。
1脾氣急躁
孕媽經常會出現一些脾氣急躁、情緒變化較大的情況,出現出汗、脾氣變壞等,這可能是女性內分泌功能出現紊亂導致的。
2肌膚惡化
肌膚上突然出現了很多黃斑、面色發(fā)暗、色斑、痤瘡等,抹了不少的化妝品也無濟于事,其實這不只是單單的皮膚問題,這些色斑也是內分泌不穩(wěn)定時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**引起的
3肥胖
“喝水都長肉”,很多人經常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。這可能和體內的內分泌失調有關系,高熱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飲食習慣也會對內分泌產生影響。
4**疾病
**脹痛、乳腺增生,其主要原因就是內分泌失調。**更重要的作用是通過雌激素的分泌促進其生長發(fā)育,所以一旦內分泌失衡、紊亂,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。
5體毛過多
不論男女,體內的內分泌系統(tǒng)都會同時產生與釋放雄性激素與雌性激素,差別在于男生的雄性素較多,女性的雄性素較少,這樣才會產生各自的特征。但當體內的內分泌失調時,女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,就可能會有多毛的癥狀。
有什么方法能夠調節(jié)內分泌、恢復正常狀態(tài)呢?
當你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癥狀時,最直接及最簡單的方法,莫過于以下幾步:
01均衡飲食
均衡的飲食對準媽及寶寶都非常重要,平時在生活中要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不挑食,杜絕快餐,多吃新鮮果蔬,及時補充水份、維生素及高蛋白類食物等,保障營養(yǎng)全面均衡。
02合理生活規(guī)律
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規(guī)律有利于身心健康,準媽媽們要保持規(guī)律的生活作息,注意休息,保證充足睡眠,杜絕熬夜引起的荷爾蒙分泌失衡,進而引發(fā)疾病。
03調整情緒
長期情緒不穩(wěn)定,緊張過度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。因此,準媽媽們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(tài),在情緒欠佳的時候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進行戶外活動、聽音樂、練瑜伽、泡熱水澡等方式來消除不良情緒。
04適當運動
孕期進行適當的鍛煉,可以增加皮膚對牽拉的抗力。對局部皮膚使用祛紋油進行適當的**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皮下彈力纖維的彈性。懷孕中避免體重增加過快或過多,體重的增長控制在12千克左右。如能堅持孕期適宜的皮膚護理,分娩后就比較容易恢復原有美麗容顏和健美體形。
05定期產檢
定期產檢可以及時了解孕媽及寶寶的狀態(tài),也有利于醫(yī)生及時調整方案。
需要注意的是,內分泌失調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,它是多種內分泌疾病的一個總稱,內分泌系統(tǒng)的疾病有很多。任何一個內分泌腺出了問題,與之相對應的激素水平就會發(fā)生變化,進而導致相應的臨床表現。常見的孕期內分泌疾病,比如說妊娠合并糖尿病、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、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等,不同的疾病原因,針對相應疾病的治療方式都是不一樣的,所以建議必要時到內分泌科完善相關檢查,確定診斷之后再行治療。